《農貿市場“五化”建設規范》解讀

?2022-08-23 18:12
  一、標準編號、標準名稱
 
  標準號:DB33/T 2323.1—2021
 
  標準名稱:市場“五化”建設規范第1部分:農貿市場
 
  二、標準制定背景
 
  2016年我省提出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這是政府進行自我革命、推進治理現代化的積極嘗試,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背景下,省委十四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覆蓋,推動公共場所服務大提升”的決策部署,將“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向全省各個領域延伸,實現公共場所服務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范化,增強人民群眾對“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獲得感,進一步優化全省營商環境,使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改革成果,同時也為亞運會成功舉辦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
 
  浙江是市場大省,目前全省市場有2183家,專業市場有1143家;2019年全省商品市場共實現成交總額2.3萬億元,約占2019年全省商貿批零交易總額的五分之一。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市場和專業市場為浙江省保市場供應、穩產業鏈供應鏈、推動減租、查處物價違法行為、打擊假冒偽劣防疫物資等做出了重要貢獻。市場作為現代經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地區的窗口,一個與千家萬戶生活息息相關的“菜籃子”工程展示點,是人流、物流、信息流最集中的公共場所之一。
 
  隨著城鄉融合的不斷推進,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對市場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著眼于此,將市場服務提升作為落實省委十四屆六中全會決定、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覆蓋延伸的重點領域,開展了市場服務提升“五化行動”,充分應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著力強基礎、減流程、省時間、降成本、優服務,打造集“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范化”為一體的市場服務體系。
 
  浙江省委改革辦會同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印發了《浙江省農貿市場和專業市場“五化”改造行動方案》,在全省范圍內選擇了杭州駱家莊市場和杭州新時代家具生活廣場等四家試點市場,通過科學編制市場規劃、完善市場設施設備、建立數字化管理系統、導入人性化服務設計、融入地域產業元素、健全市場規范化管理機制等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前期部分市場改造試點的基礎上,浙江省全面啟動市場“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范化”的“五化”改造工作。因此,有必要制定省級地方標準《市場“五化”提升建設規范第1部分市場》,將前期試點市場五化提升過程中的先進經驗固化,以標準的形式向全省其他市場進行復制推廣,為全省市場五化提升建設提供科學依據,打造一批設施完善、環境舒適、智慧高效、服務滿意、質效兼優,并具有較高群眾美譽度和國際知名度的品牌市場,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為浙江省打造重要窗口提供助力。
 
  三、標準制定意義
 
  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將進一步規范全省市場提檔升級,為全省市場“五化”改造提升提供科學依據,對于打造集“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范化”為一體的市場服務體系,推動市場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增強發展活力,實現全省市場高質量和現代化發展起推動作用。
 
  四、標準主要內容
 
  標準規定了市場“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范化”建設要求以及評價與改進等內容。
 
  1、主要內容
 
  (1)范圍
 
  標準規定了市場五化提升建設的基本要求、“五化”提升要求、考核評價等內容。適用于市場“五化”提升建設。
 
  (2)基本要求:給出了市場“五化提升”的基本要求與前置條件。
 
  (3)便利化:給出了市場周邊和內部配套設施建設、設備和用品配置等要求;對市場內部專用標識標牌、導向標識等標識體系的設計、設置作了規定;規定了經營服務“一站式”辦理、政務服務“一站式”基層等服務要求。
 
  (4)智慧化:給出了市場應用信息化管理系統、智能安防系統等系統建設要求;給出了線上交易平臺、智能物流服務平臺、信息公示查詢平臺等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和功能要求;規范了食品安全在線監管、智能監控等信息化市場監管模式。
 
  (5)人性化:規定了通過引入社會組織提供志愿服務、調解服務,給出了面向殘疾人、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引導和關愛服務;對購物袋等環保要求加以規定,為消費者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6)特色化:給出了設置產業展示區、建設科普基地等特色化的規定和要求,充分體現了市場地域特色與文化特色。
 
  (7)規范化:規定了農貿市場制度建設、食品安全管理、消費投訴維權、信用管理、經營戶培訓等運行規范化要求。
 
  (8)評價與改進:規定了市場“五化”提升評價與持續改進要求,通過資料性附錄的形式給出了市場“五化”提升評分表,為后續考核評價、“五化”達標認定提供參考和指導。
 
  文章轉自http://www.zis.org.cn/Item/5774.aspx